极度珍贵 解放前-老成都照片 望江楼(上世纪40年代) 皇城外为国求贤石牌坊(上世纪30年代)1 万里桥(上世纪40年代) 皇城外为国求贤石牌坊(上世纪30年代) 人民公园内的金河入口(上世纪40年代...
老成都照片合集,基本上是一些组织,班级,学校的合影
老成都照片合集,基本上是一些组织,班级,学校的合影,也有其它一些单张的,也放到里面了。 1956年中铁二局十段模范工班 1984年全国文物商店财会会议纪念.成都 1985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四川烹专 成都...
上世纪60年代老成都照片
人民南路(上世纪60年代) 火车北站(上世纪60年代) 东御街东口(上世纪60年代) 盐市口转盘(上世纪60年代) 东门大桥(上世纪60年代) 盐市口人民商场(上世纪60年代) 春熙路(上世纪6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老成都照片
盐市口(1992年) 小淖坝街(上世纪90年代) 线香街民居(上世纪90年代) 文庙后街(上世纪90年代) 外东上河坝(1992年) 青年路存古巷(上世纪90年代) 窄巷子(上世纪90年代) 东大街(...
上世纪70年代《老成都照片》
西门车站旧城一角(上世纪70年代) 西大街旧城一角清洁工(上世纪70年代) 西大街旧城一角(上世纪70年代) 人民东路旧城一角(上世纪70年代) 旧城一角(上世纪70年代) 锦江大桥旧城一角(上世纪7...
上世纪80年代《老成都照片》
新南门大桥(上世纪80年代) 锦官驿(上世纪80年代) 成都街道(上世纪80年代) 涨洪水时的观音阁街(1981年) 被洪水冲垮的十二桥北街桥(1981年) 北门大桥 涨洪水时的人民北路万福桥(198...
四川大学:《锦江》:一本民间刊物的光荣与梦想
《锦江》:一本民间刊物的光荣与梦想 四川大学:《锦江》:一本民间刊物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埂上插秧 1982年1月,冬意已深,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77级”将在这个冬天离开校园,半年之后,...
成都老照片,你简直想像不到!
成都老照片,你简直想像不到! 北门大桥上河坝 老地名叫小南海 春熙路第一代天桥,那个时候没有天涯,没有繁冗的交通问题,也没有坐公交不给老年人让位的讨论。哈哈 勾起回忆无数~~~~谢谢 水碾河,看来成都...
用一張張圖片收藏老成都的記憶
1920年的东大街 成都东门码头。这是成都的锦江,曾经船来船往。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乌蓬船的影子了。想像得到,百年前的成都,也有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 成都东南面的金河。如果保留下来,成都会是 成都皇...
四川大学:妈妈六十多年的心愿——找到张秀杰
妈妈六十多年的心愿——找到张秀杰 作者:刘怡明 我母亲张化琛,她的老家是合肥,在祖父代搬迁到巢县(巢湖市)。她的曾祖母是李鸿章堂弟李章启的女儿。 抗日战争时期,我母亲19岁,巢县县城里的年轻人不愿意生...
饥饿年代的饮食文化
饥饿年代的饮食文化 --作者:周孜仁 人生而要吃要喝,这不是文化,是本能。饮食升华而为文化,必然是和社会形态、和时尚、和人际关系以及道德规范之类的东西联系紧密了,不可简单地再用吃东西填肚子来加以...
成都420厂:“三线”之子
“三线”之子 --主笔:黄艾禾 为在外敌来侵之际保留图存与反击的资本,从东北,从沿海,数百万人来到这里,在国家的腹地建立起工业大后方。数十年后,他们融化成为新一批的四川人。 双桥子,位于成都市区的东部...
成都红旗柴油机厂:一个日共党员眼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一个日共党员眼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作者:刘柠 1956年3月,一个日本人携眷来到中国,从此一住18载,其间无法回国。夫妇更名改姓,乔装成中国人,以“国家干部”的身份,参加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史...
成都:锦里读书记
锦里读书记 ---作者:张隆溪 离开成都二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是一个文风很淳厚的地方,而那文风之厚,尤其在艰难之际越发能显出底蕴来。记得上高小和中学的时候,常到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去玩,喜...
成都:“红卫兵绑架李井泉”始末
“红卫兵绑架李井泉”始末 --作者:何蜀 “文化大革命”前期,在上海发生过一起红卫兵跨省绑架高级领导干部的事件。 这里所说的绑架,自然不应从原有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一般所称的绑架,是指绑架者以暴力或欺...
成都:飞行军校的回忆
飞行军校的回忆 --作者:周惠民 谁能想到在四川一九四三年入伍的航校飞行二十三期的飞行员们,到印度、美国飞行结业,一九四六年回国后,在内战中又轰炸又扫射了几年,他们竟然会在一九九O年代在北京聚会?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