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老成都系列》之一,作者对正史只注重大事件的呆板写法没有多少好感,因此想以鲜活有趣的细节,从传闻、笔记、笑话、民间故事、私家史乘、方志谱谍中,切入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部,复活先人们哀乐沉浮的...
出逃之前 蒋介石曾想“火烧蓉城”
解放前夕 1949年的初冬,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蒋介石企图凭借蜀道天险,组织所谓的“川西决战”。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蒋介石孤注一掷,带蒋经国一行飞...
成都为啥有个地名叫“跳伞塔”?曾经真是用来跳伞的
说起成都的“跳伞塔”可能还真正只有“老成都”晓得在哪儿,其实就在现在省体育馆附近,位于一环路和人民南路交汇口。如今车来车往,高楼林立,而在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还真的有座高塔,至于高塔的用处,不是别的,正...
成都的街道名称趣谈
成都街名历史趣谈 街道的命名,不一定都出自政府机关,多是约定成俗。因为街名能显露风物地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自然而地喊开了。 如像成都的提督街、督院街、总府街、学道街、盐道街、藩署街……是以历...
老成都的米市
今天接着说“米”。 除了上篇那些形形色色的卖家和买主,米市上还有以特殊方式讨生活的人群。 一种是“斗匠”,又叫“斗工、”“斗手”,是政府粮食机关的统称。民间俗称“刮刮匠”——含有一定的贬义。民谚中有“...
诸葛亮在成都的府第(上)
诸葛亮在成都的办公地点 诸葛亮治理蜀国14年,文治武功业绩显赫,至今仍为后人仰慕推崇。不少人总爱打听,诸葛亮在成都时住在哪里,在哪里办公,现在还有他的遗迹吗?我今天根据一些史料,介绍给大家: 诸葛亮在...
旧蓉城市民日常生活漫记-柴(下)
旧时成都市民烧柴颇有些技艺,所谓“烧根板凳办桌席”。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可以说明用柴之节约。 “欲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节约的原因之一在于柴灶合理、巧妙。当时的成都市民普遍用的“行灶”——现在早已不...
旧蓉城市民日常生活漫记-柴(中)
接倒昨天说“开门七件事”——柴。 成都的这些木柴来源分水、旱两路。 水路沿府河,或自乐山一带而上,或自灌县(今天的都江堰)而下,运到成都。这其中以眉山张坎一带的“张坎松柴”和邛崃西山的“南河柴”为上品...
旧蓉城市民日常生活漫记-柴(上)
衣、食、住、行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活动,号称“人生四柱”。“民以食为天”,乃四柱之首,也就是基本的基本。四川俗语:“衣食足,礼仪兴;衣食不足光扯筋。”因为衣食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密切相关,所以历史和社...
成都武侯祠的一幅楹联欣赏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悬挂在成都汉昭烈庙诸葛亮祀殿的楹柱两边。上款题的是“光绪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算起来该是1902年,距今已经一百多...
老成都想开车上路不容易
老成都想开车上路不容易 记得在成渝高铁通车前,“大周末”披露了一段从成都到重庆的公路故事,在没有铁路的1940年代,一位成都茶商家的少爷,坐着烧木炭的蒸汽汽车,有惊无险地花了七天的时间才从成都赶到重庆...
成都巷战 机枪架在屋顶 枪声一停赶紧买吃的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渴望战争。 民国时期成都市区曾爆发过几次巷战,在历史书中,是简单的几笔,是不同派系军人之间争夺地盘的火拼。 但是,毕竟发生在成都城里,四川省档案馆近期发现的民国档案中,就有不少关...
老成都的故事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不仅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四方游客,而且遍布市内的街道,名称也很有特点,很有意思。 先来看成都街名中的数字:一心桥街、二仙桥、三元巷、四道街、五昭路、...
老成都 老城墙 历史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正规的城垣始于公元前310年。秦灭古蜀开明王朝后,设蜀郡,治成都。公元前310年,由秦丞相张仪策划,蜀郡守张若主持修建了“与咸阳同制”的成都城。秦成都城周长12里,城墙高7丈,...
对老成都的探索(成都的来历)
今年初秋读张衡思玄赋,当读到“鳖令殪而尸亡兮,取蜀蝉而引世”一句,此乃蜀之先祖,便勾引起我对老成都的探索,于是重温史籍,溯其源头。 根据《蜀王本纪》之所言,赋句中的望丛二帝。望帝是蜀王杜宇在郫县筑城为...
成都公交无轨电车10周年祭
电1路 火车北站——新南门 电2路 西门车站——九眼桥 电3路 通惠门——牛市口 电4路 火车北站——中医学院 电5路 火车北站——九眼桥 ——题记 前些日子,正逢成都无轨电车取消10周年。猛然想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