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 一分钟,成都会发生什么? 今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发布《四川一分钟》的微视频 带我们走近魅力成都 一分钟,成都鹤鸣茶社泡出18碗盖碗茶 一分钟,一只大熊猫宝宝增重0.05克 一分钟,128...
成都工厂消亡史:一座城逝去的青春!
成都过去60年,就是一部工厂消亡史。 时钟拨回1968年,东二环外还是一片农田。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号码上三线的时代号召在全国吹响。天南地北的人打起背包,登上来蓉的火车,工业发展的火苗随即在这片寂静...
二炭
成都人口中,没燃尽的炭叫“二炭”或“炭花”,拣出来能卖钱。拣二炭的脏、累现在不可想象,以至娃娃不争气,大人那句“长大了只有去拣二炭”的话就会冲口而出。 原来新南门桥头的一块空地叫“渣滓坝...
三线工厂废墟,穿越1960年代,成都401厂
401信箱。 一切都要从三线建设说起, 1964年至1980年短短的几年、十几年间以战备为背景,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工业布局带着极强的时代...
打会
打会 困难岁月,小民婚丧嫁娶或遇突发事件或“居安思危”,找人凑钱是唯一办法。凑这种#份子钱”,成都人谓之“打会” 。 打会一般由某人发起,三四人参加;如大家没有特别的要求,...
穿存折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成都人着装是“统一”的:白网鞋、蓝网鞋、回力鞋,小管裤、喇叭裤,白手套、绿军装领口下露出白口罩的两条白细带(也可用白鞋带代替)。这身装束现在想想也算整洁、肃穆,只是穿的人多不嫌扎...
抱膀子
抱膀子 《成都市井》曾智成 别人下棋或打牌站在旁边给人出主意、当参谋,成都人就称其“抱膀子”。抱膀子的人,安静的时而点头,时而摇头,不评说;不安静的嘴巴说不停: “这步走对了。这步走臭了。”有的还厉声...
挨棒棒
挨棒棒 《成都市井》曾智成 被敲竹杠,成都人称“挨棒棒”。 “棒棒”挨得轻一笑了之,挨重了哭都哭不出来。 沙发还是稀罕物时代,明娃子结婚,其父送的一对单人沙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赞叹沙发漂亮比赞叹新娘...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 建川博物馆(2020国庆)
逛了一下午,内心沉重,相机直出,不调色了
〔读城〕忆录:太古里之前的大慈寺街区
2002年,大慈寺茶园。黄昏,茶客散去后的余晖 太古里之前的大慈寺街区 文、图 / 邓平模 毫无疑问,太古里是当今成都最潮、最时尚的地标之一,这里汇集了众多国际潮流品牌。2019年,根据中国购物中...
2012年3月25日收集的一些老照片,名医治病救人的,总府街照相馆的,康定县的
2012年3月25日收集的一些老照片,名医治病救人的,总府街照相馆的,康定县的,比较杂乱。 名为名医的照片,据考证是民国成都医疗老照片 西康省的照片,是民国西康省保甲制度的老照片 Exif JPEG ...
成都66年建城史就是一口一口吃大的变胖史
2018转眼就已经到了12月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 成都就让大家见识了它的实力 从公交地铁扫码支付的实现 到热血的成都国际马拉松 到连续三次位居新一线榜首 到成都的文章刷遍全国 成都一步一步变得“强大” ...
三线工厂—-一座城的城市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东南沿海发动的战略攻势的大背景下。从1964年起,中共中央决定:将所有的军工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精密仪器行业的生产资源,逐步迁入大陆腹地,类似四川、贵州等...
三线记忆(4403厂)
1964年起,由于国防需要,我国中西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工企业"三线厂"建设。如今大山深处的"三线厂",厂房车间依然存在,虽然已破败不堪,但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的辉煌。国营庆光电工厂的前身,就是...
被遗忘的三线工厂,褪色的记忆—国营成都电视设备厂(103厂)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播放三线厂的一些采访视频,勾起了我的回忆,去年带家人回了一次儿时住过的地方,感触颇深,想写些什么又一直未落到实处。今日2018.02.25大年初十阳光明媚,骑着小摩托带着儿子又去了一...
成都16路公共汽车爆炸事件(转帖)
小学很长一段时间我步行回家。通常走上一个钟头。后来有一天回到家,父亲拿出一张深黄色带绿色花纹的纸片跟我眼前晃,说看看这是什么。我登时欢喜不已,抢了来摩挲。一眼便知道那是公共汽车月票。其时,小孩都觉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