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城市版图的变迁史
是成都营城理念的时代演进
也是天府文化在历史长河的生动映射
当前,成都以建设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目标
以全球视野定位城市坐标
书写新时代的全新答卷
让我们以镜头为眼
在一张张图片中
寻找城市更新中的记忆
阅读岁月更迭中的华章
成都市区
上世纪50年代的成都市区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1951年,原本的成都县、华阳县部分乡村划归成都市;
1952年,成都县直接撤销,并入了成都市;
1955年,成都将城市调整为三区:东城区、西城区、市郊区;
1959年,成都市的面积扩大到821.9平方公里,为1949年的27倍,城区面积也已达到39.06平方公里。
上世纪80年代的成都市区鸟瞰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1983年5月,原温江地区的灌县、彭县、崇庆、邛崃、温江、新都、郫县、新津、大邑、蒲江10个县划入成都市;
再往后,灌县、彭县、崇庆、邛崃4县改建为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4个县级市,为成都市辖。至此,成都市总面积达到1433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192平方公里。
今天的成都市区(局部)
武侯区住建交局提供
2017年,成都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来的 “5+1”,扩大至 “11+2”,形成 “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
锦江
上世纪40年代的府南河
市住建局提供
1995年的府南河
摄影:严永聪(市住建局提供)
2018年的望江楼锦江段
摄影: 周裕君(市住建局提供)
锦江历史上是成都的“护城河”,上世纪的府南河综合整治使其成为了一条“景观河”。目前,我市提出,要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锦江功能“第三次转型”,做好生态价值转化这篇文章,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成都的“生态河”。
大慈寺片区
2004年的大慈寺片区
摄影:严永聪(市住建局提供)
今天的太古里
摄影:ICY©一筑一事 (市住建局提供)
宽窄巷子
2003年11月的窄巷子
摄影:严永聪(市住建局提供)
2018年的宽窄巷子
市住建局提供
上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3年,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
2008年6月,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
如今,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之一。
九眼桥片区
1992年的九眼桥一带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2003年的九眼桥一带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2018年的九眼桥一带
摄影:罗政 (市住建局提供)
九眼桥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1992年,鉴于旧九眼桥有碍泄洪而被拆除;
1999年7月,成都市规划局古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出台,重建的九眼桥距原址仅1.9公里;
2001年11月,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宣告建成,保留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
人民北路
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北路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今天的人民北路
摄影:孙琳 (市住建局提供)
人民北路街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作为城市中轴线人民路的北段,经过了多次改造,形成今天的模样。
水碾河
上世纪70年代的水碾河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现在的水碾河
摄影:孙琳 (市住建局提供)
水碾河前身为乡村小道上的一处水碾。上世纪50年代,兴建东郊工业区,从市中区总府街向东穿过此地到上五桂桥,建成一条横贯城区的干道(即今蜀都大道前身),水碾河的面貌开始逐渐改变,一些单位和职工居住区也开始出现。如今,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
提督街
上世纪50年代位于提督街的和平电影院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上世纪60年代位于提督街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现在的恒大广场
摄影:孙琳 (市住建局提供)
和平电影院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和平电影院便绝对是时髦的象征了,除了看电影还能跳舞唱歌。1951年扩建为“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当时的文化宫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的第一所文化宫,配备有电影院、图书馆、灯光剧场。该文化宫位于提督街中心(现恒大广场区域)。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宫建设,2005年,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文化宫实施整体迁建。现在的新文化宫位于青羊大道。
红旗剧场
1962年的红旗剧场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原红旗剧场片区今天的模样
市住建局提供
红旗剧场的前身,是老成都的智育电影院,是当年成都很洋气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智育电影院被改建成了红旗剧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红旗剧场才华丽转身,有了如今的王府井百货商场。
西门车站
上世纪70年代的西门车站
摄影:陈德龙 (市住建局提供)
现在的茶店子客运站
摄影:孙琳 (市住建局提供)
西门车站在2000年前是金牛区重要的公交和长途客运枢纽之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曾经车水马龙的西门车站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旅客运输需求。2002年,西门车站整体搬迁新建,成为茶店子客运站。
70年浪奔潮涌,风卷万里
70年砥砺奋进,同心筑梦
伟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
每个城市都在书写自己的篇章
这24张属于成都的“前世今生”
是历史前进的印记
也见证着成都的发展和巨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