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成都彭州市(原彭县)敖平镇跨湔江的人民桥,是一座全桥墩、台身均用卵石砌筑而成的大桥。在建成之后,它在我市乃至四川、全国的建桥史上享有声望。
彭州的“木楼子”型桥梁
该桥1966年6月开工,1967年8月1日竣工通车,由于时值“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初潮,为迎合当时气氛,将其命名为“人民桥”。该桥共计用工13万个工日,水泥1077吨,补助粮食6.5万斤,总计投资37.3万元,每米造价896元。
该桥全长416.2米,共18孔,矢跨比为1:5,每孔净跨20米,为实腹式卵石板拱。桥面为混凝土路面,车行道宽6.5米,无人行道,是全国全用卵石建造的最长的卵石拱公路大型桥梁。
彭州人民大桥
拱圈采用搭架施工,分二环砌筑,做到卵石个个稳定靠紧。
墩台基础采用人工明挖的方法,挖到基岩后,先用水泥沙浆砌30厘米厚的罩面石,里面用卵石填筑并用贫凝土灌缝。
由于该桥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富有民族特色,1971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大桥照片,并加按语;同年12月15日《四川日报》刊登大桥照片,大加赞誉。
1974年,该桥模型被选送国家建委在北京进行展出;1978年,被收入《中国公路桥梁画册》。人民桥通行至1990年底,成都市交通局组织桥梁专家检测认定,该桥技术状况良好稳定,每日机动车通行流量达1300余车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老百姓出行作出了贡献。
但不幸的是,人民桥于1997年7月,因洪水猛涨,冲下的木料、杂草杂物堵死了孔洞而被水毁。于是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建桥,新桥选址于旧桥下游140米处,更名为川西大桥。
川西大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