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县尉,叫段文昌。
段文昌在公元773年出生于唐代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世居荆州,是武则天曾侄孙武元衡宰相的女婿,也是初唐名将段志玄的后人。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段文昌来到龙泉(那时叫灵池县)担任县尉。
县尉是个什么官呢?是县令(县长)手下管治安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安局长”。
公元797年,段文昌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之命入蜀作幕僚,初授校书郎。因与同僚刘辟不和,韦皋听信了刘辟对段文昌的谗言,把段文昌贬到灵池县任县尉。
段文昌的岳父大人武元衡与宰相韦贯之有矛盾,唐宪宗几次想起用段文昌,都受到韦贯之诋毁干扰而不成。后来韦贯之被罢职后,段文昌才开始得到提拔,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祠部郎中兼学士、中书侍郎、平章事、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西川简称西川,主要指四川中西部,治所益州(今成都))。
段文昌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三朝为相。段文昌性格疏爽,讲义气,不拘小节。治理崇尚宽静。
段文昌在蜀当官,以宽政为治,严静有断,使蜀人包括少数民族即古时谓之的“蛮夷”也都畏服他。
段文昌还是著名诗人,有文集三十卷,诏诰二十卷,食经五十卷,并传于世。(《新唐书艺文志》有载)。
《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五首。其中一首名《题武担寺西台》∶
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
鸟行看渐远,松韵听难穷。今日登临意,多欢语笑同
段文昌还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腻得慌,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找到做这个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的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佐料,然后,段文昌亲自操刀做示范。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再次宴请乡亲,厨师照他的指点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与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径庭,一端上桌,客人们便争相品尝,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人们纷纷问道,这是道什么菜?段文昌见此菜肉薄如纸,便随口取了个名字:“千张肉”。于是,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大小饭店,并经专业人员不断加以改进,一直流传至今。
段文昌的生平事迹“二十五史”的《新唐书》《旧唐书》中都有记述。洛带镇东三峨山(瑞应山,燃灯寺所处之山。燃灯寺又名瑞应寺。今省交干校处),也有记述段文昌种松的石刻。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段文昌无疾而终,寿63岁。傅全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