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清官”,是东汉时期蜀郡太守第五伦。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大臣。曾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至十八年(公元68年至75年)任蜀郡太守,时间长达七年。
倡廉抑贪
据《东观汉记》《后汉书》等史书记载,东汉初年,第五伦到成都任蜀郡太守时,蜀地已是田地肥沃的天府之国,非常富裕。当时衙门中像掾史这样的小官家财都多至千万,出入皆鲜车肥马。而他们之所以能担任官职,是因为他们有钱财,并非有真才实学。第五伦到任后,不以贫富而以志向和操行作为选任官吏的标准,那些家境丰足但不称职的官吏全被他遣送回家,孤弱贫寒但有节操的人被选拔为官。从此,蜀郡官场盛行一时的贿赂风气被禁绝,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第五伦举荐的这些人后来多官至九卿或郡守,他也因为知人善任知名当时。
节俭爱民
第五伦一生节俭。据史料记载,当初光武帝刘秀召见他时,开玩笑说:“听说你不让兄长和你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第五伦回答说:“臣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刘秀大笑。不久第五伦被提拔为太守。虽然身为一郡最高长官,但他仍然只睡布被,亲自割草喂马,由妻子下灶做饭。所得到的俸禄(禄米),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送给贫苦百姓,只象征性的收很少一点钱。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因触犯法令被朝廷征召,郡中的百姓攀住他的车子,拉着马,啼哭着一路跟随,让他无法赶路。第五伦于是假装住进驿站里,暗中却换乘船只悄然离去。百姓知道后,仍然追赶到京城为他求情的达千余人。
千古对答
第五伦后来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并以贞洁清白闻名。然而仍然有人不服气,诘问他:“您有私心吗?”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回答自己没有私心,那么就无疑宣告自己是虚伪之人;如果说自己有私心,又等于否定自己的廉洁和清白。第五伦实事求是的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想让我举荐他当官,我虽未接受,每次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人,但考虑到公平和公正,始终没有推荐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躺下后却能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时,虽然一次也没去看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这样看来,人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是啊,人都有私心,勿庸讳言,但是身为政府官员就要用公心战胜私心。第五伦关于“公”与“私”的回答,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成都市纪委、成都市地志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