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赵湘之孙。
△图为赵抃
铁面御史
景祐元年(1034)进士乙科,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偏远,民众贫弱,官吏胡作非为,州郡公互相馈饷。到任后抃以身作则,治政清廉,风气为之改变。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召为右司谏。英宗治平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任成都府知府。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为政简易,以宽为治,清简爱民。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宋神宗立,召知谏院,拜资政殿学士,并对他说:“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因反对新法,罢为杭州知州,移任青州。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既至蜀,治益尚宽。乞归,知越州。以太子少保致仕。
他不喜欢繁文缛节,重视自身修为,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产业,不畜声伎,一清如水。工诗善书,笔迹劲丽。苏辙称其:“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清劲而古雅。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
宋·赵抃 《折新荷引/折新荷》
世人标表
元丰七年(1084),赵抃逝世,终年76岁。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苏轼撰《赵清献公神道碑》赞称:“东郭慎子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抃一人兼而有之”。宰相韩琦赞赵抃为“世人标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