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蒙文通(1894-1968) ,名尔达,四川盐亭人,是中国20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之一,也是继廖平之后的近代"蜀学"传人。
求学经历
他早年毕业于位于成都国学巷的存古学堂,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而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最深。后游学于吴越之地,访学于国学大师章太炎、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门下,并与汤用彤、熊十力等名家辩论学术,由经入史,转益多师,成为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和宋明理学的杰出的国学大师。
《古史甄微》是蒙文通的成名作,撰成于1927 年。在这部享誉中外的著作中,蒙文通以崭新的古史多元理论,构建起中国古史三系说这一关于中国上古历史的宏大学术体系,打破了古来一系相承的中国文化起源于“三皇五帝"的旧说,使千百年来有关上古史的许多争讼未决的问题豁然而通,不仅开创了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之先河,且其科学性已经为后来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新发现所证实。其说震惊当时国内学术界,一举奠定蒙文通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图为《古史甄微》1933年版
个人成就
民国的学术界,可谓大师云集、群星辉耀。而蒙文通以研究范围之广博、论述之精深,兀然卓立。学者称:中国近代以来的博学家,论征引文献的浩瀚,当以钱钟书居首;论研治专题的纷繁,当以饶宗颐称冠;而论研究方面之广、层次之多,罕有过于蒙文通者。其研究范围包括先秦两汉的经学及诸子学,晚周、六朝、两宋史学,宋明理学,佛学中的禅学和唯识学,道家和道教学,古地理学,古代民族史,古代社会经济史,宋史,古代巴蜀文化等。而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造诣尤深,代表作如《古史甄微》《经学抉原》《周秦少数民族研究》《古地甄微》《儒学五论》《巴蜀古史论述》《中国史学史》《道书辑校十种》《中国禅学考》《越史丛考》等,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例如,他的《经学抉原》一书,奠定其作为20 世纪经学大师的地位;《儒学五论》,体现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高度《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从民族兴替之迹发现中国文化学术的变迁规律,为民族史研究辟出新路《中国史学史》,是“第一部把史学的发展置于古代学术思想这一广阔领域里进行考察的史学史”;《中国禅学考》一出,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竟欲以衣钵相托; 《道书辑校十种》,为数百年来道书最重要的辑校成果;其晚年所著《越史丛考》,依据130 余种古文献史料,雄辩地驳斥了越南方面歪曲史实的谬论,被公认为20 世纪有关中国南方民族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蒙文通学成于存古学堂,曾执教于国立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并曾出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居成都40余年。在成都执教期间,他一身长袍,美髯垂胸,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即便上课也从不离身,招牌式的爽朗大笑和豪迈的儒者形象,给学生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这句名言,既是他指导每一位研究生的开场白,也是他一生治学为人的真实写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