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孔先锋
新文化运动是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中国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成都人吴虞,以"反孔急先锋"著称,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图为吴虞
求学经历
吴虞早年人成都尊经书院学习经学;戊戌变法后,"兼求西学",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 1907 年从日本留学回到成都后,思想日趋激进。1910 年,因父亲品行不端,吴虞与之发生冲突并诉至官府。为辩白是非,他又作《家庭苦趣》一文并油印散发,这一系列逆于世俗的行为在成都惹起轩然大波,他被斥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被逐出成都教育界,甚至受到通缉。从此,他对家庭等次观念和封建礼教恨之入骨,坚定走上"反孔非儒"的道路。
1915 年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从夫人罗淑也是成都人,于1930年到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后来以处女作《生人妻》和反映盐工生活的小说闻名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成都人王良于1931年来到法国学习卡介苗制造,后来成为中国卡介苗防痨的创始人之一。
个人作品
1915 年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从1917年2 月起,吴虞在《新青年》上连续6 期发表《家庭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读〈苟子〉书后》《消极革命之老庄》《礼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儒家大同主义本于老子说》等系列"反孔"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儒家学说,一时名动海内,震撼了整个社会,吴虞也因此成为民国初年反旧礼教和旧文化的著名人物。1919 年11月,吴虞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作了精辟的揭示。文章把"吃人"与"礼教"这两个看来对立的概念醒日地并列在一起,明确提出中国礼教"吃人"这一说法。从此,"吃人与礼教"成为进步青年反对封建旧道德的一个响亮口号,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吴虞发表的《吃人与孔教》一文
吴虞一次次向封建礼教发起猛烈抨击,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被胡适称为是攻击"孔教"最激烈、最有力的"健将",是"四川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中国思想界之清道夫",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