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唐代不愧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数量惊人、诗人辈出,且风格丰富多彩。例如唐时成都本土诗人唐求,人称“一瓢诗人”,其诗就非常有个性,一如他非常有个性的生活态度。
放达诗人
唐求的生活个性就是“放旷疏逸”。他是今成都崇州人,生活于晚唐。曾任青城县令,后归隐桑梓,过着悠游山水、以诗自娱的生活,人称味江山人、唐山人、唐隐居。他性高古,不是脱俗之人不肯结交。王建占据成都后,曾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他有个好朋友叫李洞,是唐末的入蜀诗人,有次酒后作《题唐山人》诗,描述了唐求的形象:“长须垂似发,席帽皆见疑;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他常骑青牛入市,至暮才酣醉而归。其“所行览不出二百里间,无秋毫世虑之想”。他写诗纯由心生,无论人走到哪里,吟咏有所得,哪怕是一句或一联,均随手记下来,捻成一团像药丸子一样丢进一个大葫芦瓢中,数日后才足成之。20 余年,莫知其数,不复吟咏,也未曾示人。他晚年病重,将那大瓢丢进味江,任其漂流,祝曰:“此瓢倘不沦没,得之者方知我苦心耳!”飘至下游,有人认出是唐山人的诗瓢,赶快打捞上岸,可是诗团已经丢失了大半,今仅存35 首半,全唐诗录为一卷。综观唐求诗作,以隐逸诗为主,“气韵清新”、”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是唐代诗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花间词派
除唐求外,唐时成都本土著名诗人还有闾丘均、雍陶等。清代诗人李调元一句“自古诗人例到蜀”,道出了唐代及以后许多著名诗人入蜀的盛况。诗人入蜀和成都本地“盛产”诗人,都表明了成都是中国最具诗歌底蕴的城市之一。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词派”,是在成都地区形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作者达18 人,他们或生于蜀,或宦于蜀,多数都会集于成都。最著名的是晚唐诗人韦庄,入蜀后在成都终老,留有《浣花词》一卷,在词体创立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