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和晏
陈寿,字承祚,三国时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233)生于安汉县(今南充),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卒于洛下(今洛阳),享年65岁。
陈寿少年时,是蜀汉硕儒、广禄大夫、同郡人谯周的学生,学习很用功,除研习经典外,还精读史书。陈寿青年时代,初应益州府衙之命,任卫将军姜维的主簿,继任蜀汉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蜀汉景耀元年(258),宦官黄皓升为中常侍,操弄权柄,陈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遣黜”。加上父死,便回家守孝隐居。蜀汉炎兴元年(263),蜀亡。陈寿撰《益部耆旧传》10篇,魏散骑常侍文立(蜀汉旧臣)向晋武帝表呈《益部耆旧传》,武帝慕其才。晋泰始元年(265),司马炎建晋。晋武帝司马炎要求大家荐贤,武陵太守罗宪(陈寿的同学)举荐陈寿,陈寿被武帝升为巴西中正,从事编著。其间,写出《古国志》50篇。晋中书令张华表奏武帝,升陈寿为佐著作郎,出补平阳令。乃受命撰《诸葛亮故事集》,嘉封著作郎。晋泰始九年(273),集成上奏,武帝阅后十分高兴,令陈寿回京任职。咸宁四年(278),补陈寿为黄门散骑侍郎,武帝手诏陈寿掌劾奏、律令的治书侍御史。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统一中国。陈寿回到洛阳,官至太子中庶子,兼著作郎、治书侍御史、长广太守、散骑侍郎等职。陈寿潜心撰写《三国志》65篇。西晋元康七年(297),陈寿病逝于洛阳。
陈寿一生著有《益部耆旧传》10篇、《古国志》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