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包车”真正的名称叫做“常压燃气车”,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压或者低温液化处理的原始天然气或者瓦斯气,直接充装到车辆顶部的架子上,由橡胶制成的大口袋里,再由软管经过阀门接到化油器代替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由于头顶一个大气包,所以叙永人形象地称它为“气包车”。
如果你在四川以外聊起“气包车”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大部分都会蒙圈,因为这个奇葩的车型在国内石油极度匮乏的1950-1960年代曾经在全国的很多城市短暂出现过,包括我们的首都北京。
“气包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川南地区生根发芽,而当时全国的“气包车”99%都集中在四川地区,尤其是川南人民对“气包车”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叙永县天池镇发现高木顶气田,更是将“气包车”一直延续至1980-1990年代。还记得小时候,小编最喜欢乘坐的就是“气包车”,是因为原来的汽油车在燃烧发功过程中,燃烧不完全,有一股刺鼻的汽油味,导致恶心、呕吐的晕车现象,而乘坐“气包车”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叙永至北面乡镇(水尾、大石、天池、向林、兴隆、马岭、江门)、甚至南面乡镇和泸州的公交车,都头顶大气包,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
为什么“气包车”大多只用于公交车的原因呢?
是因为,当时的天然气价格非常的低廉,经济性很高,汽油机改烧天然气以后功率会下降30%左右,公交车对动力要求相对货车较低,所以被广泛用于短途交通车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包车”续驶里程短,动力不足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四川地区的“气包车”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但时至今日,全国的公交车、出租甚至很多私家车依然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只不过变成了更方便、安全的压缩天然气(CNG)。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会出现电瓶车、磁悬浮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1)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2)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3)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4)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5)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6)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7)

记忆中的叙永“气包车” (8)
评论